自2002年電力趨緊、原國家電力公司實行拆分改革后,在市場推動和投資主體多元化作用下,我國電力投資快速增長,西部電力投資進入了“爆發性增長期”。記者不久前在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地采訪時,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電力建設熱潮潛伏巨大風險,國家應高度重視電力工業的無序發展,防止出現新一輪大規模電力過剩。
火爆的電力投資熱正在失去理智
最近兩年,我國缺電范圍不斷擴大,已波及20多個省、市、自治區。為緩解電力供求矛盾,西部能源富集區掀起了新一輪電力投資開發熱。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陜西省榆林市是全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今年“五一”前后,記者在這里采訪時,不斷有火電項目剪彩。目前五大發電公司和其他大型能源企業紛紛到鄂爾多斯投資,僅去年一年簽訂投資協議的電力總裝機容量就已超過500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半三峽。記者在“鄂爾多斯市2003年煤電重點前期項目進展情況” 列表中發現,新建的電廠項目達21家。據榆林市計委副主任趙文倫介紹,未來6年榆林規劃完成建設火電1000萬千瓦,到時榆林將成為全國產煤、發電大市。
在作為國家煤炭戰略儲備基地的晉陜蒙“金三角”,各大電力投資公司幾乎圈盡了可圈的煤炭資源。鄂爾多斯市煤炭工業局副局長李自強說,國家五大電力公司、地方電力公司、山東魯能、香港華潤等都在鄂爾多斯規劃了火電項目。目前,鄂爾多斯煤田探明儲量中,埋藏在300米以下較淺的資源已劃分殆盡。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處負責人張東方介紹,為了促使火電投資簽約項目加快開工,內蒙古作了火電項目的“競爭性規劃”:在同一塊煤田內布局兩個項目,讓兩家投資者相互競爭,誰的進度快,資源最終就匹配給誰。張東方說,這種做法有效加快了內蒙古火電開發。
除國家批準建設的電源項目外,還有大量未經審批的項目擅自開工。據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消息,全國未經審批自行開工或訂購設備的電站項目達3000多萬千瓦,占在建規模的23%,而且大多是燃煤機組。不少地方領導與投資者對此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孩子生下了就不能掐死”,不管批不批、準不準,先建成發電再說!
“缺電”與“窩電”:熱建設中的冷思考
業內人士認為,在各地大干快上火電項目時,必須要冷靜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粗放式的用電負荷結構得到改變、全國性節約能源的舉措生效之后,用電需求能“壓”縮多少?去年以來,國家三令五申整頓高耗能行業的無序發展,調控威力已逐步顯現,一些不符合產業要求的企業被強令關停,更多企業因缺電而關門走人。
――固定資產投資的“虛火”降溫之后,現有電力需求中的“水份”會被擠掉多少?目前國家已出臺政策抑制經濟過熱,各地政府也積極實踐科學發展觀,紛紛放慢經濟增長速度,優化增長方式。專家認為,由于電力建設的周期較長,眼下開工的火電項目至少要在兩三年后發電,而這正是電力市場增長勢頭放慢的時期。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加快,電力價格與價值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新投產的發電項目離開國家計劃的襁褓,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專家認為,火電投資需要緊繃成本弦、市場弦,同時充分關注煤、水、運等外部約束,不僅要注重眼前利益,更要強化風險意識、籌劃將來如何面對市場競爭。
――投資者面對規模空前的新一輪電力建設熱潮,在“跟進”前是否有自己科學、客觀、冷靜的分析?電力市場預測過于保守易引起持續性缺電,而過于樂觀則會出現為“賣電”而大上高耗能的現象。預測一旦失誤不僅危及電力產業自身,還會影響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而身在其中的發電企業難免落入自己掘好的“陷阱”。
以科學的發展觀對待“電荒”
記者先后采訪了神華集團準格爾能源公司副總經理范生貴、陜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白宏、內蒙古煤炭工業局綜合處處長李子義,及內蒙古電力集團、北方聯合電力公司的一些業務領導,他們認為,為防止電力建設過剩造成巨大的浪費,國家應該加強調控措施,采取科學對策應對電力緊張。
專家認為,新一輪電力投資熱有很大的盲目性與短視性,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加以引導和規范。應當加大當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宣傳力度,讓電力投資者明白新的調控政策不是簡單的抑制、整頓,而是著力于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同時應當科學預測電力市場并及時發布信息,引導好電力投資沖動,讓其有效解決電力緊張而不形成新的過剩。各地在“電荒”與建設過熱之間把握好尺度,把電力問題放在國民經濟大背景下去解決。
采訪中,不少地方、企業領導對當前電力投資體制持不同看法。專家認為,小火電的審批權在地方,而地方上小電的積極性很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現行的審批制度很難遏制投資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