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纖通道以推動10G收發器在服務器上的應用
初創公司Teranetics希望推動10 Gbit銅纜以太網市場的發展。日前Teranetics公司推出了首款雙端口銅質收發器。該TN2022網絡芯片集支持10GBase-T標準,同時也增加了實現更密集,更低成本的交換機的可能性,并促進市場的吸收。
10Gbit以太網的發展相對走得比較緩慢,部分是因為高性價比的標準銅纜解決方案的難產。與上一代以太網不一樣,10GBase-T以太網要求新一代銅纜不能在數據中心布設,同時和現在的Gbit器件相比,10GbaseT收發器仍然需要較高的功耗和成本。
TN2022是Teranetic公司的第二代物理層芯片組。與該公司130nm工藝的第一代產品每個連接11W的能耗相比,現在的65納米器件每個連接只消耗6W。
如Hewlett-Packard的系統制造商表示他們希望收發器能耗能降至1-2W以適應主流技術的應用。Teranetics的市場副總監Kamal Dalmia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我們將能夠使其降低至2.5W,但前提是采用32nm工藝。”
Dalmia提到Gbit的設備在功耗和成本上總是無法達到原先100Mbit的水平。他說:“必須讓終端用戶清楚看到該技術的價值才能推動市場的前進。”
他補充說新一代收發器能夠實現首48個端口10Gbit的交換速度。目前這樣的系統大約價值5萬美元或每端口1000美元,但如果采用新芯片價格能稍微低至每端口250美元。
Dalmia 說:“從歷史上看,要想新的網絡市場得到發展,廠商必須在3倍的成本內提供10倍的帶寬。”
一個市場咨詢公司The Linley Group的高級分析師Jag Bolaria 表示:“我想大多數人都認同這個主張,但目前Teranetics能否實現還是個疑問。”
2006年底,該公司成為第一個擁有單芯片10G Base-T收發器的公司,一些競爭對手如Solarflare和現在的Broadcom公司直至今年才推出類似的產品。盡管該公司沒有提供規格書,不過Broadcom的收發器功耗據報道高至9W。同時其對手Marvell也已經擁有自己的收發器。
交換機芯片制造商Broadcom,富士通和Fulcrum已經推出了24端口10Gbit以太網交換機,但目前還沒有公司開始48端口交換機芯片的研發。不過,Teranetics的收發器對24端口交換機也是兼容的,同時還可以作為網絡系統的光纖上行端口的銅纜的替代品。
TN2022能夠在10GbaseT指定的增強型第6類線電纜上傳輸10Gbits以太網達100米以上,不過該種電纜還沒有廣泛鋪設。在更普遍的增強型5類線電纜上能支持55-80米傳輸。該25x25mm芯片目前已有樣品供應,并計劃在今年底量產。基于收發器的以太網系統在2009年六月就可以大批量出貨了。
分析師Bolaria說:“去年10G以太網市場只有不到一萬端口銷售,不過今年你將很容易看到5-6W能耗的收發器突破至六到八萬端口的銷售量。”
他還補充說:“到我們研發出2W能耗收發器的時候,每年供應商也許能銷售出超過20萬10G以太網端口。不過在10Gbit系統成為主流之前,市場上200萬個Gbit級以太網端口還是有很多選擇的余地的。”
通過用一個10G卡替換獨立的Gb級以太網系統和光纖通道卡,思科系統公司推出了一種用于以太網交換機的新光纖通道以推動10G收發器在服務器上的應用。但是Hewlett-Packard的一個市場營銷執行官說大多數企業用戶仍然傾向于在他們的系統上保持存儲和網絡流量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