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城共生”作為濱湖新區建設的首要目標,按照“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治理污染、不新增污染”的規劃,濱湖新區突出生態環保,實施保護性開發,重點治理好水環境,旨在建設一個綠色新城。
水系治理——
今年7月,濱湖新區出臺塘西河治理方案。按照規劃,從塘西河將劃分為防護林帶、濱湖城市天地、城市公共綠地、城市中央公園、濕地公園5個景觀帶,河口建立泵閘樞紐,上游逐級提升水位,打造景觀水系。同時,根據沿河周邊結構功能劃分的不同,選用“親水平臺”、“景石駁岸”、“親水休閑”、“濕地”等不同斷面結構形式,計劃在河邊設置一定數量的游船碼頭,開發水上游覽項目。目前,濱湖新區啟動區1.98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塘西河水岸雛形業已顯露。
截污治污——
為實現污水零排放目標,濱湖新區自去年10月分兩期開工建設日處理1萬噸的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塘西河沿線3.2公里污水截流工程已完工,為確保新區建設范圍內“不讓一滴污水流進巢湖”奠定了基礎。目前,該處理廠一期工程已竣工,開始試運行,日處理規模達5000噸。二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調水補水——
早在去年8月,一項關于合肥市西南區特別是濱湖新區范圍的“水源戰略”規劃就已亮相。根據該規劃,未來每年將有8000萬立方米的清潔水源流入合肥西南部。其中近期生態補水,計劃引進大別山區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三大水庫水源,分別補給合肥市十五里河、塘西河及其境內湖、庫和濕地。
監控調度——
建立源水資源與再生水資源的科學調配和控制系統,利用可視化技術,實現水質的預測、預警及應急功能,控制水質,調蓄水量。據介紹,目前塘西河生態濕地研究已經委托上海環科院進行,有望使塘西河生態濕地建設通過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水生底棲動物、魚類等的完整生態系統的構成,強化景觀水體的自凈功能。
生態重建——
在濱湖新區建設中,為了保護生態,建設者們按照不同功能布局,恢復重建區內的水面、濕地、植被,形成豐富、穩定的生態系統。同時,在生態建設中還將恢復水流自凈能力,形成內河、外湖為一體,防洪、景觀、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信息來源于:中國水網
水系治理——
今年7月,濱湖新區出臺塘西河治理方案。按照規劃,從塘西河將劃分為防護林帶、濱湖城市天地、城市公共綠地、城市中央公園、濕地公園5個景觀帶,河口建立泵閘樞紐,上游逐級提升水位,打造景觀水系。同時,根據沿河周邊結構功能劃分的不同,選用“親水平臺”、“景石駁岸”、“親水休閑”、“濕地”等不同斷面結構形式,計劃在河邊設置一定數量的游船碼頭,開發水上游覽項目。目前,濱湖新區啟動區1.98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塘西河水岸雛形業已顯露。
截污治污——
為實現污水零排放目標,濱湖新區自去年10月分兩期開工建設日處理1萬噸的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塘西河沿線3.2公里污水截流工程已完工,為確保新區建設范圍內“不讓一滴污水流進巢湖”奠定了基礎。目前,該處理廠一期工程已竣工,開始試運行,日處理規模達5000噸。二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調水補水——
早在去年8月,一項關于合肥市西南區特別是濱湖新區范圍的“水源戰略”規劃就已亮相。根據該規劃,未來每年將有8000萬立方米的清潔水源流入合肥西南部。其中近期生態補水,計劃引進大別山區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三大水庫水源,分別補給合肥市十五里河、塘西河及其境內湖、庫和濕地。
監控調度——
建立源水資源與再生水資源的科學調配和控制系統,利用可視化技術,實現水質的預測、預警及應急功能,控制水質,調蓄水量。據介紹,目前塘西河生態濕地研究已經委托上海環科院進行,有望使塘西河生態濕地建設通過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水生底棲動物、魚類等的完整生態系統的構成,強化景觀水體的自凈功能。
生態重建——
在濱湖新區建設中,為了保護生態,建設者們按照不同功能布局,恢復重建區內的水面、濕地、植被,形成豐富、穩定的生態系統。同時,在生態建設中還將恢復水流自凈能力,形成內河、外湖為一體,防洪、景觀、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信息來源于: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