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師范大學于文明教授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工作的實踐和感受,歷經三年寫成的《中國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生成與協調研究——構建現代大學制度的新視角》,以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協調為切入點和歸宿,探討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及其對中國高校長期持續和諧發展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蘊,無疑是抓住了構建現代大學制度的關鍵和本質,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強調,所謂現代大學制度,歸根結底就是解決高校內部各利益群體或利益主體沖突的制度,是一種“利益制度”。如何妥善解決高校內部各利益主體的利益沖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作者研究發現,當前西方國家盛行的公共選擇理論和治理理論為此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分析工具,這些理論要解決的就是現代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當然也包括教育等制度中各參與方、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均衡與協調問題。因此作者選用這些理論探討高校內部各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并將其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緊密聯系起來,是可取的、恰當的。
本書以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民主取向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為背景,探討了我國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生成及其對公立高校改革和發展的積極作用和對現行大學制度的嚴峻挑戰,繼之,運用公共選擇理論和治理理論,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教訓,結合中國的國情,建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協調中國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本書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概念,并對此做了較清晰的界定和科學的分析。這些分析是實事求是的、具體生動的,身為高校人看后很可能不知不覺中把自己放進去。
在我國,建構現代大學制度離不開黨委領導。如何既借用西方的理論,又遵循我國的基本法律法規;既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又立足于中國國情,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確實是一道難解的課題。本書中于文明教授設計的以黨委為主導的大學委員會決策體制;以校長為樞紐的專業委員會執行體制;以政府、高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監督反饋制度為基本框架的現代大學制度以及政府主導型的漸進式制度創新的路徑選擇,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操作性、可行性的備選方案,這在國內同行的研究中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大膽的突破。
縱觀全書,在研究的視角、研究的內容和結論方面確實很有創意和重要的理論價值。但構建中國現代大學制度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本書只是以多元利益主體的協調為切入點,從微觀的層面探討這一問題。關于公立高校與政府和社會的關系,以及規劃和經費保障等宏觀層面的問題,本書尚未涉及。即使是學校層面的設計也只是構建了一個基本框架,至于辦學宗旨、理念以及運作機制、程序和操作方面的許多問題,限于篇幅還沒有機會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的生成與協調研究》 于文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