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長三角將“努力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從“長三角”范圍爭議
到“泛長三角”概念出現
《指導意見》最初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在去年5月15日溫家寶主持召開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之際。據悉,相關討論正是在這次座談會上開始的。
當時有媒體報道稱,《指導意見》將會在當年8月下發蘇浙滬。但為何遲至昨日才通過?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經濟年鑒》主編張兆安表示,可能是因為對“長三角”概念的界定不一導致的。“長三角”的概念,外界有的說法是蘇浙滬兩省一市,有的說法是16個城市,而今年又新出現了“泛長三角”的概念。
而據新華社報道,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上海、江蘇、浙江和中央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合作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可以發現,新華社的報道對長三角的敘述,涉及的范圍是蘇浙滬兩省一市。
渴求自主權
雖然沒有看到《指導意見》具體的內容,但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張顥瀚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關鍵在“改革開放”四個字。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長三角的改革開放已進入關鍵時期,長三角一體化也要通過改革來推動。
至于長三角在哪些方面特別需要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張顥瀚指出,有關政府管理體制、區域市場一體化、區域開放自主性、金融領域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財稅等方面特別需要擴大地區自主權,均是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希望國家能出臺一些促進長三角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特殊政策。
張顥瀚不無遺憾地認為,目前國家有關部門仍然“管得太多”,推動創新、改善民生、加強區域協調等“該管的管得不夠”,而“可以不管、少管的又管得偏多”,因此“改革的空間很大”。
“不管怎么樣,改革一定要有利于推進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提高長三角的綜合國際競爭力,將經濟自主權更大地給予地區、給予企業。”張顥瀚說。
利益協調:
有待市場機制解決?
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進一步推動長三角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重點抓好包括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全面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等10項工作。
張兆安表示,最近幾年,尤其是今年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國際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從發展的現狀看,確實需要把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結構升級優化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
7月4~6日,溫家寶在江蘇、上海就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并指出,我們既要充分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計和重視面臨的困難,積極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挑戰,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就這兩點,張兆安認為,單靠一個省市的個體努力,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能級的提升過程中,會出現產業的梯度轉移,這時聯動的需求就會更加強烈。”另外,張兆安認為,長三角地區可以抓住浦東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的機會,爭取“溢出效應”,將其好的經驗、做法,通過一定的傳導途徑擴散到長三角地區。
對于之前外界普遍期待的利益協調機制以及具體的協調問題,昨天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布的消息并未提及。不過,會議指出,長三角發展要繼續推進重大改革試驗,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張兆安表示,如果能夠更多地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產生的利益問題就很容易協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