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國和韓國的信息產業發展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20年后的今天,韓國信息產業在某些領域已大大領先于中國。韓國政府促進IT產業發展的實踐,尤其是大力輔助品牌企業的發展,值得中國借鑒。
韓國IT產業形成了以幾家大公司為龍頭的完整的“技術創新鏈條”和“產業鏈條”,部分電子信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處于領先地位,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韓國電子信息產品產值從1990年的127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1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2%。
在韓國IT產業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成長起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也正是這些大企業的成長,有力地支撐了韓國IT產業的發展壯大和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升。
韓國IT產業得以飛速發展,是政府多年培育和發展IT大公司的結果。1997年韓國遭遇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制造業等傳統行業處于低迷狀態。為了加快經濟的復蘇,提高產業的競爭能力,韓國政府加大了對IT產業的推動和投入。政府在法律政策、投資補貼、稅收貸款、市場引導等方面進行宏觀調控和引導,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韓國IT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經驗證明,相比于傳統意義上的產業政策手段,以推進信息化建設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市場空間,能盡可能地避免對產業和企業運作的直接干預,通過創造最終需求來培育產業的發展能力,從而激發產業和企業自身的快速、持續成長,對產業發展的促進效果更為顯著。
為適應向信息社會邁進的形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開始推進電信服務市場私有化改革,持續推動IT產業的市場競爭和私人投資;1990、1994和1995年在電信市場引入競爭導致IT產業結構性變革;1998年開始實施管理電信產業的一系列法律生效,并于1999年和2000年兩次修改,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刺激了電信服務市場的競爭,促使電信服務提供商的數量和規模都大幅增長。
韓國政府對IT企業進行了大量包括資金、政策在內的市場扶持,這種扶持持續多年,直到其本土企業已經可以和國外競爭對手完全抗衡的時候,韓國才向國外企業完全開放市場。但韓國這種扶持不是簡單的封鎖,它仍然向國外開放部分市場,只要這種開放對韓國本土企業發展有利。從韓國IT產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一種現實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