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戴維·薄希金曾率領美國“豪華”企業代表團,奔走于中國北京和南京兩地,從中國新能源市場分到了上億美元的蛋糕。剛剛進入2008年,薄希金又再度出擊,欲在中國高達上百億美元的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再分得一杯羹。
推銷清潔能源等技術
趁在2007年底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熱度尚未退盡,17家美國清潔能源企業在度過圣誕假期后不久就來到中國尋找商機。與去年4月不同的是,美國商務部這次把報名名額從20個擴大到了25個。為了吸引企業參加,美國政府還降低了參加費用。
在具體日程方面,美方此次安排這個代表團在1月8日至13日訪問中國三大城市———北京、廣州和香港,此后到18日訪問印度兩座城市。
從企業陣容來說,既有新興的小公司,也有資產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大型企業。雖然規模相去甚遠,但薄希金介紹稱這些企業“都擁有世界上頂尖技術,包括節能、空氣清潔、降低碳排放等”。他們帶來了包括太陽能、節能建筑材料、潔凈煤以及分布式發電等先進技術。
隨著對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長,中國很希望擴大對非礦物燃料的消費。中國現行的“十一五”計劃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水平要比“十五”末期削減20%。計劃特別提到了清潔煤、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技術,并呼吁發展節能環保的大規模發電站。
這兩次訪問都把北京列為其中一站,表明了美方對政府公關的重視,也反映出中國首都所蘊藏的巨大的清潔能源商機。上次還選擇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城市南京,這次則青睞珠三角核心城市廣州。根據廣東省政府計劃,在“十一五”期間,該省將把GDP的3%用于與環境有關的項目,總金額高達80多億美元。如此有誘惑力的數字,自然吸引了美國相關企業的眼球。香港則以降低污染為目的的節能降耗減污環境融資項目,引起了美國企業的興趣。
旨在擴大對華出口
專家認為,這可能是跟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相關的后續商務活動,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擴大美國對華出口,這一政策也是中國政府近來一直強調的。
去年的第一次訪問是在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進行的,此次則在第三次對話之后馬上進行,與對話的關系不言而喻。在2007年底舉行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雙方在能源與環保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包括未來5年在中國開發15個大型煤礦沼氣、瓦斯氣采集應用項目等等。
此次代表團中不乏首次來華的美國企業,例如美國RMF咨詢工程公司。公司副總裁羅伯特·史密斯對此行充滿期待。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與英國和中東等地都有業務往來,但還尚未在亞洲開展業務。他希望能通過此次訪問,在中國發掘到公司在亞洲的第一個商機。
有位企業代表指出,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機。
對于中國市場,薄希金重申了美國政府的立場,表示希望中國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包括通過市場機制對能源進行定價、保護知識產權,以促使新技術的不斷涌入。 (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