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8月1日奧運專電(記者劉元旭、黃聰)8月1日,祥云火炬在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天津濱海新區傳遞,拉開了奧運圣火在“渤海明珠”天津傳遞的序幕。
上午8時整,起跑儀式在天津港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廣場舉行,祥云火炬點燃那一刻,現場的激情也被引爆。從天津港出發,全程16公里的傳遞路線上彩旗飄揚,人們揮舞著手中的國旗,“中國加油”、“奧運加油”的呼喊聲響徹云霄。海河兒女熱情迎接奧運圣火,喜悅與自豪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祥云火炬在如潮般的歡呼聲中依次經過我國北方最大港口、貨物吞吐量進入世界前六強的天津港,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唯一的、北方規模最大的天津保稅區,各項經濟指標歷年來位居全國開發區首位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從1984年成立首個國家級開發區,在一片產值僅300萬元的鹽堿荒灘上靠3億元貸款起步,渤海之畔的這片土地從未放慢追逐發展的腳步。進入上世紀90年代,目睹著“深圳速度”、“浦東變化”,新的發展謀劃在這里醞釀。1994年,建設濱海新區的號角吹響,沉寂多年的天津開始奮起直追,計劃用10年時間使其GDP和外貿分別占全市比重的40%和50%。
“事實上,這個目標提前一年就完成了”。濱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郝壽義自豪地對記者說,經過20多年發展,2270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區已成為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地區。
伴隨著2006年被列為國家戰略發展重點,濱海新區翻開了嶄新一頁,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空客A320總裝線、大推力火箭、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中新生態城等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建成,國內面積最大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實現首期4平方公里封關運作。
第102棒火炬手、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營銷副總裁曲敬東頗有感觸地說:“濱海新區這幾年發展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從1993年成立第一個合資公司,三星在天津獨資與合資的企業已有十多個,投資總額超過13億美元,成為天津開發區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
2007年,濱海新區新批外資項目400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00多個,維斯塔斯風力發電、SEW精密機械、中集集裝箱等60多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
這些質量高、投資強度大、帶動作用明顯的大項目給濱海新區增添強勁動力。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已由1993年的112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364億元,年均遞增20%以上,占天津市GDP比重達到47.1%,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9.3%。財政收入由23.6億元增長到475億元,增長了19.1倍。世界500強中的70多家跨國公司在濱海新區投資了152家企業。
“走科技路、吃科技飯”,這是濱海新區始終堅持的發展之路。濱海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說,濱海新區已建立198家高新企業、近150家各種類型的工程技術開發中心、61家博士后工作站,高新產業產值已占新區工業總產值的45%,到2010年將突破3800億元。
而作為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濱海新區還擔負著我國“深水區”改革“試驗田”的重任,積極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和金融改革創新:連續舉辦兩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為企業與資本搭建對接平臺;設立200億元規模的全國第一只契約型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造發展環境;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試驗;探索涉外體制改革,以東疆保稅港區為載體探索自由港之路。
祥云火炬在濱海新區傳遞的終點是濱海國際會展中心。今年9月底,被譽為“世界經濟界奧運會”的夏季達沃斯將在這里舉行,預計將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余名企業家、政要和學者出席,濱海新區這片改革發展的熱土將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著名作家、第四棒火炬手馮驥才說,作為協辦城市,天津必將為北京奧運會增光添彩,而奧運會也必將為津城留下一份寶貴的財富。
天津濱海新“特區”將成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
2006年6月6日,國務院全文發布《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正式宣布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并從天津濱海新區的實際出發,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
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
國發〔2006〕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為了更好地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現就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意義
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天津濱海新區位于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內陸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增長潛力巨大,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窗口。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促進這一地區加快發展,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使這一地區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釋放潛能,增強競爭力。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實施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是繼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有利于促進我國東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從而帶動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三北”地區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探索新時期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特點,用新的思路和發展模式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出一條區域創新發展的路子。
二、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發揮優勢,堅持高起點、寬視野,注重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突出發展特色,改善發展環境,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推動新區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帶動天津發展、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要把握好以下原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走科學發展之路;堅持突出發展特色,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推進改革開放,用改革開放促開發建設;堅持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堅持增強服務功能,帶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切實發揮土地對經濟建設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新區;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與全面發展。
天津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全國發展改革提供經驗和示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進一步完善研發轉化體系,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等綜合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區域服務能力,提高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統一規劃,綜合協調,建設若干特色鮮明的功能區,構建合理的空間布局,采取有力措施,節約用水、集約用地、降低能耗,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搞好環境綜合整治,維護生態平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相和諧。推進管理創新,建立統一、協調、精簡、高效、廉潔的管理體制。
三、切實發揮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批準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并從天津濱海新區的實際出發,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要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創新相結合、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方面改革相結合、解決當地實際問題與攻克面上共性難題相結合,不斷拓展改革的領域,通過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近期工作重點是:
——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本著科學、審慎、風險可控的原則,可在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金融業綜合經營、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外匯管理政策、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
——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于土地節約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創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強政府對土地供應調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試驗。
——推動天津濱海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為適應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需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創新體制、分步實施的原則,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在天津港東疆港區設立保稅港區,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積極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制度的創新,以點帶面,推進區域整合。
——給予天津濱海新區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扶持。對天津濱海新區所轄規定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比照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內資企業予以提高計稅工資標準的優惠,對企業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予以加速折舊的優惠;中央財政在維持現行財政體制的基礎上,在一定時期內對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予以專項補助。
四、認真做好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各項工作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主要靠天津自身的力量和加強區域合作,國務院有關部門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給予支持和幫助。有關方面要加強對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工作的宏觀指導和協調,研究建立必要的協調和協作機制。天津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全面分析有利條件和面臨的挑戰,精心籌劃,周密部署,通力協作,使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順利有序推進,并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要進一步研究,細化完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和金融、土地改革等專項方案,并按照有關工作程序報批后實施。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的精神,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結合天津濱海新區的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要認真研究解決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重大舉措,是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步驟,是一項涉及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各有關方面要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統一認識,同心協力,勇于創新,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新局面。
國務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濱海新區區域介紹
圖中紫色區域為濱海新區
圖為濱海新區七個功能區
濱海新區位于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組成,面積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總體布局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
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
一帶: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
七個功能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濱海化工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航空城)和海濱休閑旅游區以及若干現代農業基地。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于華北平原北部,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緊緊依托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范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于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里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涂,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區110.8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面積350平方公里,2002年底建成區面積已達150平方公里。包括:三個功能區: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全部;三個行政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城區部分;海河下游冶金工業區:東麗區無瑕街、津南區葛沽鎮。 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濱海新區的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濱海新區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十年來,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不斷完善投資條件,力爭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億元,增長12.3倍,平均每年遞增20.6%。十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3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64億美元,增長31.8倍,年均遞增33.8%。工業總產值由1994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億元,年均遞增27%。十年累計批準三資企業項目6300多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
世界500強企業有70多家在新區投資。新區已成為外商投資匯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采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區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2005年,天津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41.28億元,可比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1.02億元,可比增長4.1%,二、三產業比例為84.3:15.7。全員勞動生產率24.11萬元,可比增長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4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近70%的貨物和60%的集裝箱來自全國各地。新區與國內各省市共簽定經濟合作協議2000項,吸引投資200多億元。上千家企業為新區產業直接配套。濱海新區產業傳遞、對外服務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濱海新區未來發展規劃
圖為濱海新城的實景照片
濱海新區發展的規劃設想: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建成高水平的現代化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以及建設宜居的海濱新城。按照這一設想,濱海新區將形成服務區域經濟的六大功能:一是先進制造業基地功能。二是國際貿易和航運服務功能。三是現代物流功能。四是科技和管理創新功能。五是濱海休閑旅游功能。六是改革創新的示范功能。
濱海新城:
未來的濱海新城,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包括塘沽區的中心城區、開發區、保稅區以及天津港的部分功能區。濱海新城將瞄準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標志區,重點發展金融、商貿、信息、文化等現代服務業。2005年底前濱海新城的建設已全面啟動,力爭一年起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達到現代港口大都市標志區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