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01:來自意大利的埃利克辦公室里放滿了各種各樣的中國酒瓶,但這并不是他的私人收藏,這些知名的白酒廠家都是埃利克的客戶,一個小小的生產瓶蓋的企業,中國市場消費力的迅速提升,讓埃利克經營的這家瓶蓋生產企業找到了飛速發展的機會,那么那些真正重量級的國際巨頭,它們眼里的中國經濟又是什么樣子呢?
圖片02: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稱,中國的基礎還是很雄厚的,盡管正在經歷某種困難,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在中國強大經濟的背景下,大家可以看到85%的企業盈利良好,很多企業打算在中國擴大生產加大投資。
圖片03: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認為中國經濟仍然在持續增長,長期的發展一定會非常強大;《美國在華企業白皮書》反映在華美國企業的呼聲和對中國經濟及各行各業的看法,2008年的白皮書稱2007年是個好年份,同時89%的美國公司表示它們對未來五年的發展前景“樂觀”或者“謹慎樂觀”,進入中國市場仍然是在經營的美國公司的主要目標與戰略。
思科全球CEO:我來說說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在哪里?
我身邊的人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關心宏觀經濟,上午,無數的人在等兩個數據,上半年GDP和CPI,投資人士在等,他們想判斷投資機會是否來到,老百姓也在等,他們希望自己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
還好,數據并不差,其實,這種局面從今年一開始就這樣,國內先有雪災,后有地震、CPI居高不下、樓市股市雙雙跳水、大批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國際油價飆升、糧價飛漲、美國次貸危機余波未平,身邊的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大多數的話題就是:經濟有沒有出問題?下半年會怎么樣?總理說“最困難的一年”到底會困難到什么程度?我想每一個老百姓心里也都藏著這些問題。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中國的問題放到國際背景上看,也許會更直接地得到答案,從今天開始,我們有一個系列特別報道“他們眼中的中國經濟”,這個“他們”是外國人,我們請來的一些國際經濟界人士,海外政界要人、著名經濟學家、世界500強的CEO,我們想通過“他們”對中國上半年經濟的觀察,得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答案。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上半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考驗。
2003年新一輪經濟周期啟動以來,造成的流動性過剩、高消耗、高污染、高投資等都對經濟健康運行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這是十幾年來第一次。
溫家寶兩會報告: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任務的要求,今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2007年,央行共上調了10次存款準備金率,截至2008年6月份,存款準備金率又先后5次上調到17.5%,超過10年來13%的歷史最高點,緊縮力度驚人,與此同時,從2007年3月,CPI突破了3%的國際警戒線以來,就一直高企不下,最高峰達到了8.7%,通貨膨脹壓力顯現,如何防通脹的同時防止經濟下滑,就成了宏觀調控決策的艱深命題。
溫家寶兩會報告:今年經濟工作,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2007年10月以后,中國A股市場泡沫崩潰,滬市股指從6124點掉頭向下,2008年以來,10年來單周最大跌幅的數字三次被刷新,6月13日那一周創下最新歷史記錄,滬市下跌13.84%,深成指下跌15.31%。就在股市跳水的同時,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房價也進入調整期,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成為決策者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外國企業家的眼中,中國的經濟是否還健康?
在華歐洲企業的生存現狀
一小一大跨國公司真實反應了在華歐洲企業的生存現狀
我們今天的報道是用國際人士的眼光來評判中國經濟,上半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考驗,許多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其實也感受到了,它們也同樣親身感受著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變化,它們感受怎么樣?今天我們就先到一家意大利企業去看看,這個企業非常獨特。
來自意大利的埃利克辦公室里放滿了各種各樣的中國酒瓶,但這并不是他的私人收藏,這些知名的白酒廠家都是埃利克的客戶。
北京刮拉瓶蓋董事長、總經理埃利克?佩洛:“開始最早的是水井坊(22.64,0.98,4.52%,吧)、劍南春、跟五糧液(20.80,1.40,7.22%,吧)、五糧春我們都是很早開始合作的,我們有一個特色的技術合作,以后還有古川、古井貢、有津酒,是天津的,也是很老客戶的。”
埃利克經營著一家專門生產防偽酒瓶蓋的工廠,這家企業屬于意大利刮拉瓶蓋集團,他們占據著世界上70%的市場份額,刮拉瓶蓋在全世界有23家工廠,北京工廠是其中之一,埃利克告訴記者,進入中國十年來,他們的業務增長非常快,占到了中國中高檔瓶蓋市場的15%,這讓他們非常高興,但眼下問題也讓人頭疼,那就是原材料的漲價很厲害,埃利克的塑料瓶蓋原料從石油中提煉,石油價格會漲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沒底。
埃利克?佩洛:“你看過去的3個月里,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了3次,3個月里上漲了20%,而且還在不斷上漲,交通成本也一樣在上漲。”
眼下的困難還真不少,但記者注意到,刮拉瓶蓋所有的生產線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埃利克說,其實做生意總會有困難,但眼下的困難并不是他一家企業遇到,只要市場前景樂觀,再加上自己的產品有競爭力,他就不怕。
埃利克?佩洛:“事實上這個市場我們看是會增長的,雖然人們喝酒少了,但喝的酒更好了,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公司在這方面繼續增長的潛力。”
埃利克告訴記者,09年刮拉瓶蓋將興建新的生產線,擴大規模,畢竟中國這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帶來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埃利克?佩洛:“我們的計劃是肯定繼續開發這樣的市場,提高我們的市場占有率,現在我們有三種產品在國內生產,我們的想法是從09年開始有另外兩種蓋子在這里生產,那將有更多的品種,我們在中國會有更多的機會。”
一個小小的生產瓶蓋的企業,中國市場消費力的迅速提升,讓埃利克經營的這家瓶蓋生產企業找到了飛速發展的機會,不過,防偽瓶蓋畢竟是個小行當,刮拉瓶蓋集團在中國的總投資額不過300萬美元,在外資企業當中,只能算是一個小不點,那些真正重量級的國際巨頭,它們眼里的中國經濟又是什么樣子?記者采訪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們進入中國已經20多年了。
當記者來到施耐德電氣設在天津的梅蘭日蘭廠區,還能看到這家企業醒目的20周年標志,20年來,梅蘭日蘭從最早只有13個人的規模發展到現在900人的規模,廠房面積也增長了三倍,20年來,他們只生產斷路器。
施耐德電氣低亞終端與工控工業運營總監杜德明:“我們今年還要再增加三個新的系列產品,我們的產量會再增加30%。”
杜德明分管著中國5家工廠,其中盈利最好的還是天津這家最老的企業。
杜德明:“中國的確是一個最好的市場,就像我們這里生產最典型的微型斷路器來說,這個工廠是施耐德全球產量最高的工廠,所以說中國市場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在杜德明看來,在中國做企業要從長遠看問題,雖然眼下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提高,但杜德明認為相比較起中國龐大的市場,這樣的負擔會讓他們的企業有更好的競爭意識。
杜德明:“最初我們施耐德電氣來到中國,成本低廉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我們是一個全球性的企業,我們必須在每一個國家都有生產基地,我們到中國來生產,完全是為了貼近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客戶,而不是說單純到考慮成本原因。”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施耐德在全球有10萬名員工,其中,中國就有1.5萬名員工,20年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投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中國成為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第二大的市場,并給他們帶來了高速增長的回報,當中國區總裁杜華君知道記者來意的時候,他馬上用中文表達了他的看法。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杜華君:“中國經濟沒問題,非常好,高速發展,我們在中國的20年是持續的增長,每一年都保持著平均20%增長速度,而且今年和去年的也一樣,依然保持了這個增長速度。”
在持續的回報中,施耐德電氣還在持續投資,不斷擴大工業基地、研發中心,包括招募更多的員工,因為他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杜德明:“至少從我們上半年的盈利狀況來看,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到中國經濟在下滑,我們的增長還是非常的健康和良好的。”
作為一家擁有在中國20年經驗的外國企業,施耐德電氣善于深刻理解中國政府的施政綱要,在他們擅長的節能增效的這個領域而言,未來的中國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杜華君:“我們認為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充滿活力的市場,將來也是充滿了各種機會的市場,例如,中國第‘十一五’計劃里面政府提出了‘節能減排,節能降耗’的要求,為我們提供解決方案提供了機會,如果說中國的經濟能這樣持續發展20年,那肯定是有持續的發展的因素的,這并不是偶然的,我們不相信經濟過熱的理論,我們認為是正常的發展,因為中國市場本身擁有巨大需求,從房地產,基礎建設,工業發展等都可體現出來,有需求才會有這樣的高速發展。”
近九成在華美國公司對未來五年發展前景樂觀
歐洲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信心十足
從這一小一大兩家公司身上,我多多少少能看出幾千家在華歐洲企業的生存現狀,事實上,這些歐洲企業每年都要填寫一份中國歐盟商會發來的調查問卷,詳細列舉它們在中國的得失,也要寫下它們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從這些答案里,歐盟商會發現了什么?我采訪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
記者:“伍德克,歡迎來到節目,據我們所知,從您做為一家德國公司在中國的領導者來到中國,至今已經是您在中國工作的第18個年頭,在過去的這18年中,您在中國見證的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18年過去了,中國發展成為了一個非常不同的國家,各種經濟資源整合成為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的市場經濟。”
記者:“您如何描述中國經濟現在的特征?”
伍德克:“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出現了問題,食品價格很高,部分是由于中國的原因,汽油價格上漲,是因為使用需要、稅率上調、需求增長,很抱歉正如你所說的這些同時發生了,不過我認為中國不會像其它國家受到的影響那么大,畢竟是這樣一個大國的經濟,又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但中國的基礎還是很雄厚的,盡管我們正在經歷某種困難,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
記者:“貴會的企業會員和您一樣樂觀嗎?”
伍德克:“如果你看一看我們商會企業成員的業績,你會發現大部分企業一年增長10%到20%。”
從2000年至今,中國歐盟商會每年都會對歐盟會員企業進行調查,并發布《歐盟企業在華建議書》,針對各個行業對中國經濟所面臨狀況進行詳盡的分析。最新的建議書顯示,在2006年歐盟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的貿易伙伴,許多歐盟企業宣布在中國已經投入大量的研發投資,特別是像制藥、信息技術和電信行業等高科技領域。截止到2006年末,歐盟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存量達到350億歐元,其中,50%都發生在過去的6年間。
記者:“您可以概括一下會員企業反饋的主要內容或者說大體的經營情況嗎?”
伍德克:“我不能說我的感覺,但可以說說去年的情況,也許可以預測出今年的情況,在中國強大經濟的背景下,大家可以看到85%的企業盈利良好,很多企業打算在中國擴大生產加大投資。”
除了建議書,他們還聯合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了2007年商業信心調查,調查顯示,有61%的公司認為開拓中國產品和市場是在華經營的重要戰略原因,僅有7%的公司認為低成本是在華經營的主要考慮因素。同時調查顯示,在華經營時間越長,公司規模越大,其盈利能力就越強。大部分公司沒有因為不斷加劇的競爭而退縮,他們期待能在中國進一步開拓業務。
伍德克:“應該有更多的歐洲企業來這投資,因為中國的市場非常巨大,事實上,也應該更多的中國投資商到歐洲去,這不是一個單向發展,我的一些成員企業證明在中國市場的盈利很好,中國經濟東西部發展都很快,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在華89%的美國公司表示對未來五年發展前景“樂觀”或“謹慎樂觀”
剛才對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的采訪中,我能感受到歐洲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仍然信心十足,他們并不認為眼下的麻煩,會阻礙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繼續發展壯大,它們也決不會在中國打退堂鼓,和歐洲企業比起來,美資企業進入中國的也不少,看到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們有些什么打算?我又采訪了一家著名的高科技企業,美國思科。
思科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首先我們董事會的決議是,中國是一個必須進入的市場,我們必須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和中國雇員一起取得在中國市場表現的機會,雖然中國市場只占3%的,但是會成為這一二十年以來最強大的兩大經濟市場之一,中國也將成為科技和自動化產業的強大市場。”
記者:“思科不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優勢已經早早地顯現出來,展望未來,你認為中國對思科來說會成為更重要的市場,還是說會存在某種危險?”
約翰?錢伯斯:“去年12月份時,我們投資了160億美元,主要是用于制造業,商業重建和科研開發,我們對中國未來并不擔心,而且回報很好,我們也將視為我們的合伙人。”
作為全球領先的互聯網設備供應商,思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業務只占他們全球總業務量的3%,但換言之,這恰恰說明中國市場有巨大的潛力,和絕大多數歐洲企業的判斷一樣,錢伯斯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約翰?錢伯斯:“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依然是看好的,你也可以看一些例子,比如增加工作機會,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在中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衡,沒有哪一個國家是不面對挑戰的,但我認為中國的決策好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我注意到,思科談到中國的時候,并沒有把中國僅僅當作一個勞動力便宜的生產基地,而是看作一個巨大的市場,不但把工廠搬到了中國,也把他們的研發中心轉移了過來,目前在華的美國企業有9000多家,很多經營時間都超過20年,它們對中國市場的評價都像思科一樣嗎?我也專訪了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先生。
記者:“在貴商會的公司成員當中,是否有人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將減緩或正在減緩?是否認為中國的經濟在不久的將來將出現拐點?”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我們的大部分成員企業,相信是大概70%的企業是盈利的、非常盈利的或在一定程度上是盈利的,整體來說,我們相當多的成員企業都可以在中國賺到錢,但是我們的成員不會覺得中國的經濟一直會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就像美國經濟一樣也會遇到循環往復,但中國經濟的基礎還是雄厚的。”
半小時觀察:我們還是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記者:“您幾次提到循環往復,在中國的整個經濟中發現循環往復了嗎?您認為我們現在處在什么階段?”
吉莫曼:“我認為中國經濟仍然在持續增長,也許奧運會可能會使經濟發展減緩,這是正常規律,也許在9月份、10月份經濟會出現回落,這是可以預期的,這是很正常的,這可能是我個人的感覺,但是長期的發展一定會非常強大。”
和歐盟商會一樣,中美商會每年也會發布《美國在華企業白皮書》,反映在華美國企業的呼聲和對中國經濟及各行各業的看法,為其會員企業提供投資建議。2008年的白皮書稱2007年是個好年份,同時89%的美國公司表示它們對未來五年的發展前景“樂觀”或者“謹慎樂觀”,進入中國市場仍然是在經營的美國公司的主要目標與戰略。對中國投資前景持中立態度的為7%,略為悲觀的只有4%,沒有一家公司持絕對悲觀態度。
吉莫曼:“他們早就對中國的市場進行了分析、評估,看到中國市場是一個強大的市場,2020年、2050年中國將是一個很強大的市場。”
半小時觀察:我們還是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盡管面臨著種種問題,但中國依舊保持著對整個世界的吸引力。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CPI同比上漲7.9%,通脹壓力依然很大,但GDP10.4%有增長,還是告訴我們中國經濟依然行駛在快車道上;實話說,世界上有幾個國家保持過長達30年的增長?
跨國公司有著靈敏的嗅覺,還是不停地往中國跑,當絕大多數的在華美國公司都對未來五年的發展前景看好時,我們沒有理由看空中國。只要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出問題,只要宏觀調控能真正發揮療效,中國還是那個充滿活力、快速前進的中國。
今天公布的數據,如果細看啊,出口增長、企業利潤,居民收入增長等方面的確有些不理想,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如何消除它們的負面影響?如何使中小企業恢復活力、提高競爭力?這些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高超的經濟調控和促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