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將回落儀表行業三駕馬車受力難均 預計今年產值增幅在15%~21%之間,全行業利潤首超百億元。
受GDP增幅影響,我國儀器儀表行業2005年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預計為1320~1430億元,增幅在15%~21%,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但結果最終將取決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力度、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時間以及對行業影響的滯后期。若GDP增幅降至8%以內,儀表行業的增幅應為15%~17%;若為8.5%以上,增幅應為18%~21%。
具體分析,儀器儀表行業在2005年的經濟運行態勢則將顯現以下特點:
市場需求有升有降
環保儀器,生產安全監測儀器,食品安全儀器,分析、光學、電子測量等科學測試儀器,醫療儀器,衡器、水表、煤氣表等常用儀器儀表都仍將保持正常的上升態勢。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行業所用的儀器儀表需求增速將減緩:測繪儀器因整頓減少開發區、抑制房地產熱、控制土地使用等原因,增幅將下降;工業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是儀器儀表最大的分行業,隨著國家對未經審批火電項目的清理整頓和60萬千瓦以上大機組比例的增大,2004年因火電建設引起的需求增長在今年預計將趨于平穩或減緩,但因訂交貨周期影響,其銷售收入的增速減緩則將在2006年才會出現;車用儀表的增幅2004年已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今年還將繼續回落;電度表等電工儀器儀表,教學儀器及地質勘探、氣象、海洋等專用儀器因需求不旺,預計增長均為一位數。
三資、本土企業苦樂不均
由于三資企業的銷售收入已占全行業的一半,其中48%為出口,外向市場較為穩定,且產品大部分屬高中檔,競爭力強,受宏觀影響較小;而本國企業以產能過大的中低檔產品居多,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受宏觀調控影響大。若本行業2005年增幅降為18%以下,本國企業增幅將低于15%,大部分企業將感到壓力和困難。
民企發展“減速”
近十年來,民營企業是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最快、最為活躍的企業群體,其銷售收入和投資增速遠高于國企,與“三資”不相上下,有些年份還高于“三資”。但去年以來,民企發展明顯放慢,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總資產的增幅下降,逐漸接近國企,其原因除受宏觀調控如貸款困難等影響外,主要是遭遇內在瓶頸:(1)大部分民企從事中低檔產品生產,擅長規模擴張,在該類產品國內市場漸趨飽和,國外市場開拓不暢的情況下,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外延擴張受阻;(2)大部分民企產品單一,研發能力弱,產品結構調整的難度大于“三資”和國企;(3)少數從大學和研究院所派生轉制的民企,雖有一定科技實力和優勢,但缺乏資金實力和資產運作能力,做大做強需假以時日;(4)現階段大部分民企存在的機制局限性,也阻礙了其進一步做強。
進出口持續增長
儀器儀表進口將繼續增長,尤其是一些外資大工程項目的交付可能使某些產品的進口呈階段性上升,但進口整體增幅將從前幾年連續同比增幅50%左右回落至35%上下,原因是:(1)本國企業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如DCS、大口徑電磁流量計等;(2)三資企業增多,產品大量在華生產,直接滿足市場需求;(3)市場機制作用,用戶進一步注重效益,也抑制了部分盲目進口。
出口不僅持續增長,且增幅將接近或可能超過進口的增幅,原因是:(1)國內需求增長減緩,迫使產能過大的中低檔產品生產企業加大力度開拓國外市場;(2)隨著國內企業產品水平的提高,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如電動執行機構、油田雙相流測量裝置等開始出口;(3)外資轉移來華生產見效(如GE的醫療儀器,日本橫河的工業儀表等),三資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已占其銷售收入的47.4%。
進出口逆差繼續上升,并將首次超過百億美元,儀器儀表行業是機電工業中逆差最大行業的狀況在2005年不會改變。
行業利潤增幅下滑
全行業利潤總額預計2005年將首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雖仍有20%以上的增長,但增幅同比將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主要原因是:(1)三資企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約三分之二,但隨著本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競爭力增強,以及生產同類產品的三資企業的增多,以往曾有的市場半壟斷性超額利潤已難以保持,三資企業的利潤增幅將從每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長逐步趨向合理;(2)需求增長趨緩,中低檔產品競爭加劇;(3)原材料、元器件、水價、能源、運輸、人工、財務費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