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人物: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開周(中)
來源:京華時報
昨天,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最新紀錄,首次突破7000米,達到7020米。這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深度也是“蛟龍”號的最大設計深度。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于北京時間昨天凌晨5時許開始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四次下潛試驗。執行本次下潛試驗的試航員為葉聰、劉開周(曾獲得2010年度“中國自動化產業世紀行”活動年度人物獎)、楊波。
8時55分,“蛟龍”號下潛深度達7005米,成功突破7000米大關。隨后在7015米的深度第一次坐底。
9時7分,“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20米。在達到最大深度時,通過水聲通話,試航員發出了對神九航天員的問候:祝愿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航天員與天宮一號對接順利!祝愿我國載人航天、載人深潛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達到最大深度后,試航員葉聰和指揮部對話時說,潛水器在接近海底100米處拋壓載,在接近海底過程中,可以看到海底散落著類似結核狀的物體,白色、紫色的類似海參的生物,有很短很細類似水螅的生物。此外,本次海試任務還包括坐底、采集海水和沉積物樣品、拍照、錄像等,并視情況采集生物樣品。
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蛟龍”號在7000米級海試中,經4次下潛試驗就突破7000米深度,說明潛水器性能穩定,海試人員水平不斷提高。
據試航員報告,目前潛水器設備一切正常,人員狀態良好。
揮劉峰表示,海試團隊將再接再厲,擇機繼續開展一到兩次7000米深度下潛試驗,進一步驗證潛水器在7000米深度的各項功能和性能,為潛水器日后投入實際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現狀
國外深潛未超6500米
我國是第五個成功研制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于第一梯隊。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也不過5000米。
>>意義
可征服全球99.8%海底
“蛟龍”號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證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實現較長時間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攝像、沉積物和礦物取樣、生物和微生物取樣、標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測量等作業,是我國深海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隨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試驗,將轉向業務化運行,實現其業務化共享使用等問題將逐步提上日程,將在未來3至5年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一方面盡快滿足國內科技界對“蛟龍”號的急切需求,盡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龍”號的業務化運行能力,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國開放的應用機制。
>>釋疑
深度絕非終極目標
載人潛水器的深度往往是最能吸引公眾眼球的地方,但絕不是載人深潛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標。中國“蛟龍”,絕不是一臺一猛子扎到馬里亞納海溝最底部,拍幾張照片、幾段視頻就匆匆返航,拿著深度數據沾沾自喜的海底探險者。它是一臺踏實可用的、能為科學家開展深海研究服務的作業型潛水器。
“實現深海極端環境下海底作業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的真正目的。”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說。
“蛟龍”號主駕駛葉聰介紹,“蛟龍”號可以運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深海,執行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海洋地球環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學考察;還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